首页

女王叶s是哪的

时间:2025-05-29 15:46:25 作者:“七夕文化之乡”握手“千年古都” 湖北郧西北上西安拓商机 浏览量:54762

  4月12日,广汽集团在新一届广汽科技日上发布了两大核心技术,一个全新品牌,以及多项未来科技。

  技术上,广汽集团先后发布了全固态动力电池与无图智驾,两项技术均计划于2026年装车,相关车型将由广汽埃安高端品牌昊铂提供。与此同时,定位在轻型商用车板块的祺迹汽车也在科技日正式发布。

  广汽集团飞行汽车、氢混MPV和传祺新能源E9福祉车等产品也同时登场。

  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400瓦时/千克,率先在昊铂车型上搭载

  相比于目前的液态动力电池,固态电池具有大容量与高安全的优势。近年来,多家车企将固态电池量产视为技术竞争的重要一环,智己汽车也在近期将固液混合状态的电池量产,并将其称为固态电池上车。

全固态电池模型。 图/企业官网

  广汽集团方面宣布,广汽研究院已经打通了全固态电池全流程制造工艺,并在车规级固态电池量产上取得了“关键技术突破”。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广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及大容量全固态电芯三项优势。

  具体来看,广汽集团的全固态电池采用了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与第三代海绵硅负极片技术(采用新型纳米硅复合负极),全固态正极可达到5mAh/cm2以上的高面容量,进而实现了400瓦时/千克以上的能量密度。目前行业内的液态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在200-300瓦时之间。此外,其电芯容量也达到30安时。

  据介绍,该全固态电池可以在-78℃-200℃保持安全状态,在穿钉与裁切等机械滥用条件下保证不失控。此技术预计2026年搭载于昊铂车型上。

  放弃高精地图,聚焦无图智驾

  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竞争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电动化+智能化。

  除了发布全固态电池,广汽集团在科技日现场还公布了其无图纯视觉智驾系统。

广汽集团总经理 冯兴亚 。图/企业官网

  据了解。该技术基于视觉传感器和AI算法形成,不需要高精地图与激光雷达。据冯兴亚介绍,我国目前仅有6%的公路被高精度地图覆盖,这意味着94%的公路无法使用基于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

  目前,除了广汽集团,小鹏汽车与华为两大智驾车企也都选择了放弃高精地图,拥抱无图智驾,发展纯视觉技术。

  据介绍,广汽集团的无图智驾技术包括极限空间泊车、一键召唤接驾、大曲率坡度跨层行驶的超级泊车,以及高速NDA、城市NDA、交通拥堵领航TJP等。迄今为止,广汽集团通过旗下如祺出行公司已在无人驾驶领域实现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示范运行。

  广汽集团的无图智驾技术也将于2026年落地,并在昊铂车型上率先搭载。

  最后,广汽集团发布了祺迹汽车,该品牌为广汽集团孵化的项目,聚焦于轻型商用车。该品牌将于年内量产自动驾驶小巴,支持L2-L4级智驾。同时该品牌推出了芯智底盘,可以实现舱驾分离。该品牌或将结合广汽于2023年发布的飞行汽车,布局低空经济与未来出行。

  广汽集团科技日发布的新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但是固态电池的量产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一个难题,最终的表现仍需关注。而无图智驾作为行业大趋势,且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响应的技术,实现可能性比较高。

  在低空经济概念火热的背景下,广汽集团将如何发力飞行汽车,是否会与祺迹汽车进行联动,也值得后续关注。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广西柳州:水稻育秧“智能化” 消解农户“靠天吃饭”忧虑

奖惩委员会指出,吴智英此举属于反社会行为,是今后职业体育赛场应该铲除的恶习。为了防止类似行为的发生,决定对吴智英处以禁赛一年的处罚。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40周年成就展吸引参观者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2015年,江西五圆科农实业有限公司瞅准黎米这一本地特色稻种,准备发展绿色有机大米产业。但公司副总经理龚国强却为肥料犯了愁,“当时有机肥一吨卖1500元,不仅贵,质量也未必符合绿色有机产品要求。”

第二十三届投洽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召开

实际上,除了常见的外伤和中暑,心肌梗死也需要受到重视。近年来,“特种兵旅行”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这样高强度的旅行模式对人的身体也是一大挑战。快节奏的旅行可能会造成过度劳累,有一定概率诱发心肌梗死。

数实融合全国行暨威海数字经济发展大会举办

而转变也在慢慢发生。2015年,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在北岛成立,岛上的渔民们组织起来保护海龟。黄程在这时有了观念和身份上的转变,成为了一名“海龟巡护员”。

【万千气象看中国】500多年民俗“打新婚”:打的是美好祝愿

在这场由北京市科协创新服务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院士专家圆桌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院士、陈和生院士、魏龙研究员、潘卫民研究员、陈刚研究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杨志研究员等围绕《高能物理不“高冷”》主题,“论剑”高能物理技术成果应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